江苏省自学考试大纲《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三章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
2017-06-14 09:44
来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第三章 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人性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说、“社会人”假说、“自我实现人”假说、“复杂人”假说等五种假说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掌握个性差异理论中个性倾向性差异的四种主要表现、个体心理差异的三种主要表现,了解特质理论中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艾森克的三因素理论、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理论和五因素人格模式的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胜任力的概念、特征及其构成,理解并掌握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概念、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特点、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结构以及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掌握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流程和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方法;理解人职匹配理论中的特性——因素理论和人格类型——因素匹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3.1 人性假设理论
3.1.1 “经济人”假说
3.1.2 “社会人”假说
3.1.3 “自我实现人”假说
3.1.4 “复杂人”假说
3.2 个体差异理论与特质理论
3.2.1 个体差异理论
3.2.2 特质理论
3.3 胜任力素质模型理论
3.3.1 胜任力概述
3.3.2 胜任力模型概述
3.3.3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3.4 人职匹配理论
3.4.1 特性—因素理论
3.4.2 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性假设理论(重点)
识记:①“经济人”的概念;②“社会人”假说的含义;③“自我实现人”假说的含义;④“复杂人”假说的含义。
领会:①经济人”假说及X理论的局限性;②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③“社会人”假说的特点;④与“社会人”假说相对应的管理措施;⑤“复杂人”假说的基本内容;⑥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单应用:①“经济人”假说的基本观点及在在管理上的策略;②Y理论的基本观点与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二)个体差异理论与特质理论(次重点)
识记:①个性差异的含义;②个体倾向性的概念;③个体心理特征的含义;④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⑤艾森克的三因素理论;⑥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理论;⑦五因素人格模式。
领会:①个体倾向性差异的表现;②个体兴趣差异的表现;③个体心理差异的表现。
(三)胜任力素质模型理论(重点)
识记:①胜任力的概念;②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概念;③胜任力词典的概念;
领会:①胜任力的特征;②胜任力的构成;③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特点;④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结构;⑤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⑥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方法;。
简单应用:①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②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流程。
(四)人职匹配理论(次重点)
识记:①特性—因素理论的内涵;②霍兰德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的六种类型。
领会:①任职匹配的基本思想。②帕森斯职业指导的三个步骤;③霍兰德提出的人格和职业关系的假设。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经济人”假说的基本观点及在管理上的管理策略;(2)“社会人”假说的特点;(3)与“社会人”假说相对应的管理措施;(4)“复杂人”假说的基本内容;(5)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6)Y理论的基本观点与相对应的管理措施;(7)个体倾向性差异的主要表现;(8)个体心理差异的主要表现;(9)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特点与结构;(10)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与流程;(11)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