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苏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第六章复习重点(江苏自考)

2013-05-30 17:08来源:江苏自考网
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比较密切的若干社会心理现象,包括知觉、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等,把握一般、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具体有以下几点内容:1.知觉与公众行为。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选择性和知觉的偏见;领会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掌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定型作用;能够掌握知觉的选择性在公众传播中的运用及知觉的偏见在公众传播中的回避与利用。2.需要与公众行为。识记需要的概念、需要的五个层次。五种需要的排列次序;领会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优势需要决定行为;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公众传播中的运用。3.态度与公众行为。要求识记态度的概念和态度的结构;领会态度的特性和影响、改**度的各种因素;懂得如何影响和改变公众的态度;熟悉和掌握霍夫兰的说服模式。4.流行、流言及舆论。识记流行的概念、流言的概念、人们追求流行的五种类型、流言的三种类型、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舆论的概念、舆论的四个因素、舆论的结构;领会流行的三方面涵义、流行的特点、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舆论的特征、舆论对象和舆论主体2把握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流言的制止及舆论的作用。5.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识记价值观的概念、从众心理的概念、逆反心理(心理抗拒)的概念;领会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及心理抗拒阻止态度的转变;掌握“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四个因素”在公关传播中的运用及“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三个方面因素”在公关传播中的运用。
  1.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2.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偏见。
 3.知觉的选择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的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4.知觉选择性受客观及主观因素所制约:
   客观因素:A.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B.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C. 对象的组合
   主观因素:A. 需要和动机     B. 兴趣     C. 性格    D. 气质     E. 经验知识
 5.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6.产生偏见的几个方面: A.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B.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C. 晕轮效应:一种片面的知觉。          D. 定型作用:(刻板印象)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
 7.需要: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8.1943年,(美)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在《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9.需要的五个层级: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E. 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优势需要决定行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当优势需要获得满足后,它的动力作用随之减弱,高一级的需要才处于优势地位。)
 1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影响,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等。
 12.态度的结构:
    认知(态度形成的基础) 情感(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  意图(态度的外显因素)
   (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
 13.态度的特性: A. 态度的社会性 B. 态度的针对性 C. 协调性 D. 稳定性  E. 两极性 F. 间接性
14.影响和改**度的因素:
    分为两种:一是态度的一致性改变。(量的改变)
              二是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质的改变)
            A. 社会因素   B. 团体因素    C. 宣传因素   D. 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心理特征
            E. 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总之,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中上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结果。客观因素是外因,以社会因素为主,主观因素是内因,以思维和个性倾性因素为主。)
   15.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他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16.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指许多人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方式在短期内随处可见,从而导致连锁性的感染。
   17.流行三方面的涵义:
      A. 是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涉及范围广。 B. 相当多的人去随从。  C. 在一定时期内的,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
   18.流行的特点: 新奇性、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
   19.人们追求流行的五种类型:
      先驱者、早期采用者、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落伍者
   20.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A. 从众与模仿   B. 求新欲望  C. 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D. 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21.流言:是无任何确切根据,而在人群当中相互传播的和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22.流言的类型:愿望流言、恐怖流言、攻击流言
   23.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A. 一般性:将内容压缩到具体细节,流失许多信息,使人感到一般化。 B. 强调:突出其具体细节。 C. 同化:接受者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理解其内容,将其认为合乎罗辑的接受下来。
   24.流言的制止: A. 建立流言研究机构     B. 及时制止
   25.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四个因素:  A. 必须有一个问题    B. 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C. 意见中有某种一致性
  D. 这种一致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
  舆论的特征: A. 作为一种公众意见,是被多数人赞成的。 B. 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等问题。
               C. 本身含有合理性        D. 是有效的。  E. 不是政府的意见,是民众的呼声。
 26.舆论的结构(三要素):
    A. 舆论对象:大家关心的,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两个特点:功利性、新异性;四种形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
    B. 舆论主体:公众(特点:有共同话题; 参与议论过程;自发性与松散性;层序性。)
    C. 舆论本身:意见(包含三种成份: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27.舆论的作用:  A. 制约与监督的作用     B. 舆论的鼓动作用       C. 指导作用
 28.价值观: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29.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  A. 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 B. 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C. 周围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影响。 D. 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30.从众心理: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主观原因是不愿意被孤立,客观原因是外来的影响和压力。)
 31.逆反心理: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的脱离习惯的思维,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32.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   A. 对自由的期望  B. 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C. 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D. 是否会影响到其它自由
 
上一篇: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第五章复习重点(江苏自考)

下一篇: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第七章复习重点(江苏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