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协民社区居民刘若南老人被评为“锡城最美老人”,她的特别之处在于,已经76岁的高龄,却依旧每天勤奋学习,在2015年考到大专文凭后,又再接再厉报考了南京美术学院的美术自考,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代表。前几天她刚刚考完第九门必修课,目前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争取明年完成全部理论考试。
每天花四小时读书,为方便学习自制“看书神器”
前几日,记者见到了刘若南老人。她扎着马尾辫,箍着黑色发箍,身穿格子外套,给人的第一印象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来形容特别合适。她住的地方并不大,只有十来个平方,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张书桌、一张小床是主要家具,其余地方都堆放着书籍。书桌也是她自己用木板和塑料整理柜搭起来的,桌面被书籍占据了大部分,有辞海、古代汉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以及各种美术教材。
为了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刘若南特地自制了两套“看书神器”,一个是书桌正中央的一块搁板,倾斜放着,作用类似于市面上的儿童书桌,看书不累。另一个是书桌正前方的小书架,可以把书立在上面,如果低着头看累了,还可以直起身子再看一会儿。搁板上方的吊灯也被她用白纸罩了起来,她说这种自制灯罩方便调节灯光角度。正因为在学习的同时注重保护视力,老人双眼视力还能达到1.0的标准。她说能否继续求学之路,关键就是保护好眼睛,现在自己身体很健康,耳聪目明,学习效率非常高。
她平时的学习都是靠看纸质书来进行。屋子里没有电脑,也没有电视。唯一一台“娱乐设备”是书桌上的老式收音机。“我对电视电脑都不感兴趣,收音机也是用来听听新闻的。”她的生活也非常规律,晚上七八点入睡,早上四点醒来,也不着急起床,就打开收音机听听,“那个时间段也没新闻,只能听听农业和保健类的节目。”一天当中,刘若南差不多要花四个小时来学习,每到要考试的前一段时间,会抓得更紧。
70岁时“顿悟”,为充实自己加入自考大军
70多岁的老人,为何不去跳跳广场舞、打打牌、带带孩子,却要参加自考、给自己“找麻烦”呢?刘若南说,这跟她的经历有关。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单身,她说自己是一个追求自由、追求纯粹的人。以前也曾有人给她介绍过对象,但都被她拒绝了,因为她觉得对方结婚的目的不那么纯粹。她说,人生有失必有得。“我现在想,幸好我没有结婚,所以现在才会有时间来学习,完成自己的梦想,不然肯定跟别的老太太一样忙于家庭琐事了。”
当生命步入七十岁门槛的时候,刘若南想到了《论语》 的一句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她说孔子绝不是说人到七十岁就可以倚老卖老,她的理解是,人只有到了七十岁才能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有充分的认识,于是便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我发现,当我到了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竟然一无所长,一无所能,我真实地发现自己有多无知。年龄是要跟人的经验、修养、智慧相称的,我明白了,我需要真正的学习,正规、系统的学习。”
其实,当她从中巴车售票员退休后,就已经开始了学习之旅。参加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师的培训课程,上过老年大学的山水画、花鸟画、篆刻班,还在早教机构里当起了幼儿美术教师。但她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从2011年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开始的,当时她刚好70周岁。由于高中学历不能直接报考本科,于是她先报考了大专,选择的是幼儿教学专业。经过四年的努力,2015年6月,她终于拿到了大专文凭。毕业后又报考了南京艺术学院的美术本科自考,11门必修课还剩两门没考,“一个是《中国书论》,一个是英语,相对来说英语比较难,计划明年通过。”
对艺术的追求是她的梦想,她更希望“老有所用”
大专自考为什么选择学习学前教育?老人说,这跟她在早教机构当美术老师的经验有关。有一次,班上一个孩子突然跟她说,“刘老师,我的爷爷去世了。”她感到很吃惊,因为她的课程每周也就一次,其实并没有很熟悉,而孩子却跟她说起自己的心事,说明很需要人安慰。她便让孩子试着把想念的人的样子画出来,这样可以找到一个宣泄的窗口。“我就觉得这份工作很重要,因为孩子需要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值得信任的老师。”
大专文凭是一个跳板,让她可以拿到美术本科的文凭,“我很喜欢美术,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习,上班后忙于工作,现在老了,要完成自己的梦想了。”“我特别喜欢印象派的画作,色彩、光影呈现得美轮美奂”,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出自己喜欢、大家喜欢的作品。
为了这个梦想,她舍弃了吃喝玩乐,舍弃了自由自在的悠闲,选择了自我约束,学习,学习再学习。
“每天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画自己喜欢的画,也是一种享受。”刘若南表示,如果可能的话,还希望可以办一次画展,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品鉴。“我学习的初衷本不为功利,持续的进修使我获得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和新的思维方式,提高了思维能力,增强了自信,提升了对未来的预期,更加积极进取。我期待着去发现美,创造美,为世人传达美。”
(晚报记者王晶/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