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江苏自考网!江苏自考网为考生提供江苏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www.jseea.cn为准。

联系我们:  0512-67311639

距1月江苏自考考试 4

距1月自考成绩查询预计 26

自考流程
所在位置:江苏自考网 > 考试大纲 > 27093 管理学

27093 管理学

2019-03-12 11:51:49   来源: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高纲151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093   管理学
 
南京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管理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管理专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导论、计划与决策、组织与人事、领导与激励、信息与控制、管理的创新职能等六大部分内容,共有十四章。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基础性先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正确运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目标:
1.理解管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学会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组织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管理学的相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进行正确的表述、选择,这是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Ⅱ):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管理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这是是中等层次的要求。
简单应用(Ⅲ):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管理学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一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综合应用(Ⅳ):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管理学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企业与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因素、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与内容,理解管理方法论的基本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企业与一般社会经济组织
(一) 组织及其因素
(二) 企业及其特征
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特征和内容
(一) 管理的概念和一般内容
(二)企业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管理方法论基础
(一)系统及其类型
(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系统的特征
(四)系统理论的若干启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企业与一般社会经济组织(重点)
识记:(1)组织的概念;(2)企业的概念;(3)企业的活动。
领会:(1)组织的要素;(2)企业的任务;(3)企业活动的特征;(4)企业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
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特征和内容(重点)
    识记:管理的概念。
    领会:(1)管理的特征;(2)企业管理横向分析的内容;(3)企业管理的纵向分析的内容。
第三节 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次重点)
    识记:(1)系统的概念;(2)系统的类型;系统的结构和概念;系统的特征。
领会:(1)管理的原则;(2)系统的特征。
应用:系统理论对管理的启示。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精华,认识早期西方工厂制度的管理实践,理解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管理流派和管理研究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基本认识。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一)顺道
(二)重人
(三)求和
(四)法治
(五)守信
(六)预谋
第二节  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实践
(一)小詹姆斯·瓦特与马修·鲁宾逊·包尔顿
(二)罗伯特·欧文
(三)亚当·斯密
(四)查理·巴贝奇 
第三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第四节 行为科学的产生
(一)照明实验
(二)梅奥的参与与继电器实验
(三)访谈计划
(四)梅奥的结论与人际关系学说
第五节 现代管理流派
(一)社会系统学派
(二)决策理论学派
(三)经验主义学派
(四)权变管理学派
(五)管理科学学派
第六节  管理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一)从管理科学到管理艺术
(二)从硬管理到软管理
(三)从“手段人”到“目的人”
(四)从强调个人间的竞争到重视组织成员间的协作
(五)从集中到分散
(六)从强调理性到重视直觉
(七)从外延式管理到内涵式管理
(八)回归基础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一般)
    识记:(1)顺道;(2)重人;(3)求和;(4)法治;(5)守信;(6)预谋。 
第二节  西方工厂制度初期的管理思想(一般)
领会: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
第三节  古典管理理论(一般)
    识记:(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2)例外管理的概念(3)经营与管理的区别;(4)法约尔管理的14条原则;(5)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和法理型权力的概念。
领会:(1)泰罗制的主要内容;(2)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要素;(3)合法权力的三种类型;(4)法理型权力的特征。
第四节 行为科学的产生(一般)
    识记:(1)正式组织的概念;(2)行为科学的概念。
领会: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第五节 现代管理流派(次重点)
    识记:(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主要内容;(2)西蒙的决策理论主要内容;(3)权变管理学派概念。
领会:(1)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2)管理科学在研究组织活动的管理时的基本假设。
第六节 管理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表现。
第三章  经营条件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企业经营条件研究的必要性和内容,理解市场研究的主要方面,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内容、程序及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经营条件研究的意义
(一)经营条件研究的必要性
(二)内部条件分析的必要性
(三)经营条件研究的作用
第二节  经营条件研究的内容
(一)经营环境研究
(二)内部条件分析
(三)市场研究
第三节  经营条件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一)经营条件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二)市场调查
(三)市场预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经营条件研究的意义(重点)
识记:(1)经营条件研究的含义。 
领会:(1)经营环境研究的必要性;(2)内部条件分析的必要性;(3)经营条件研究的作用。
第二节  经营条件研究的内容(重点)
识记:(1)经营环境的内容;(2)内部条件分析的内容。 
领会:(1)市场需求研究的内容;(2)市场供给研究的内容;(3)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4)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因素。
第三节  经营条件研究的程序和方法(重点)
识记:(1)市场调查的概念;(2)抽样方法的类型(随机与非随机,分层与分群);(3)现场调查的方法类型(访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4)市场预测的概念及类型;(5)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的概念。
领会:(1)经营条件研究的程序;(2)设计合理的调查表要注意解决的问题;(3)定性预测的主要方法。
第四章  经营决策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企业经营决策的内容及其影响要素,认识经营决策的过程,掌握确定经营方向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决策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并理解决策中的理性的局限性及其克服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经营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一)经营决策的本质和内容
(二)经营决策的特征
(三)经营决策的制约要素
第二节  经营决策过程
(一)研究现状,判断改变的必要
(二)明确企业目标
(三)经营方案拟定
(四)经营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第三节  经营决策的评价技术
(一)确定经营方向的分析方法
(二)决策方案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  决策的理性限制及其应对
(一)决策的合理性要求
(二)决策者的理性限制
(三)克服理性限制的思路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经营决策及其影响因素(重点)
识记:(1)经营决策的概念;(2)经营决策的内容;(3)专业化策略、一体化策略和多角化策略的概念;(4)经营思想的概念;(5)三种不同类型的经营思想。 
领会:(1)企业经营的目标;(2)企业的基本经营策略。
应用:(1)经营决策的特征;(2)经营决策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经营决策过程(重点)
识记:企业经营目标的三个特征。
领会:(1)经营决策的一般过程;(2)在经营方案比较和选择过程中决策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
应用:明确企业经营目标的作用。
第三节  经营决策的评价技术(次重点)
识记: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领会: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确定经营方向时应采取的步骤。
第四节  决策的理性限制及其应对
领会:(1)理性决策者应同时具备的条件;(2)决策者的理性限制的主要表现;(3)克服理性限制的思路。
第五章  经营决策实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产品决策的主要内容和技术,了解技术改造决策的内容和技术,理解销售决策和财务决策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产品决策
(一)产品决策的任务
(二)产品竞争战略
(三)产品决策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技术改造决策
(一) 技术改造的内容
(二) 技术改造项目的评价技术
第三节  销售决策
(一)价格决策
(二)促销决策
(三)分销决策
第四节  财务决策
(一) 财务决策的地位和内容
(二) 筹资决策
(三) 投资决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产品决策(重点)
识记:(1)新产品的概念;(2)企业对老产品的整顿方针;(3)产品竞争战略类型。 
领会:(1)产品决策的任务;(2)在决定研制成功的新产品是否投放市场时应考虑的因素。
应用:产品寿命周期四阶段的特征及企业相应对策。
第二节  技术改造决策(一般)
识记:(1)内部投资回收率法概念。(2)贴现法、净现值法和利润指数法(概念和公式,不要求计算)。
领会:技术改造的内容。
第三节  销售决策(重点)
识记:(1)价格需求弹性的概念;(2)成本定价策略;(3)风险定价策略;(4)习惯定价策略和尾数定价策略;(5)广告的功能;(6)分销渠道的概念;(7)销售渠道类型。
领会:(1)合理价格的标准;(2)价格决策的影响因素;(3)促销工作的任务;(4)人员推销的特点。
第四节  财务决策(重点)
识记:(1)财务决策的内容;(2)企业投资的分类。
领会:(1)筹资的原则;(2)筹资的渠道;(3)投资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应用:财务决策的地位。 
第六章  经营计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企业计划管理工作的类型和作用;理解计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掌握计划执行与调整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计划的类型和作用
(一)计划与决策
(二) 计划的类型
(三)  计划的作用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
(一)计划编制的程序
(二)计划编制的方法
第三节  计划的执行与调整
(一)计划执行的要求
(二)计划执行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计划的类型和作用(重点)
识记: 计划的类型。
领会:(1)决策与计划的关系;(2)计划的作用。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一般)
识记:网络计划技术概念。
领会:(1)计划编制的程序;(2)综合平衡的内容;(3)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计划的执行与调整(一般)
识记:(1)目标管理的概念;(2)滚动方式计划概念和特点。
领会:目标管理的步骤。
第七章    组织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编制学习,了解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及原则,认识组织设计中部门化的基本类型,掌握组织中影响集分权的有关因素。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
(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三)影响管理幅度的要素
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依据与原则
(一)组织设计的任务
(二)组织设计的依据
(三)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  部门化
(一)职能部门化
(二)产品部门化
(三)区域部门化
(四)综合标准与矩阵组织
第四节  集权与分权
(一)权力的性质与特征
(二)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
(三)组织中的集权倾向
(四)分权及其实现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重点)
识记:(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锥形结构与扁平结构概念。 
领会: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依据与原则(重点)
识记:组织发展五阶段。 
领会:(1)组织设计的任务;(2)组织设计的依据;(3)组织设计的原则。
应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因素的要求。
第三节  部门化(重点)
识记:(1)职能部门化的概念;区域部门化概念;矩阵组织概念及优缺点。
领会:矩阵组织的优缺点。
应用:(1)职能部门化的优缺点;(2)产品部门化的优缺点。
第四节  集权与分权(重点)
识记:(1)权力的概念及类型;(2)制度分权和授权的概念。
领会:(1)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2)过分集权的弊端;(3)评价分权程度的标志。
应用:(1)组织中促进分权和限制分权的因素;(2)制度分权和授权的概念及区别。
第八章 人员配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企业中人员配备工作的任务、内容和原则,理解管理人员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各自的优缺点,掌握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了解管理人员考评的作用和方法,以及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一)人员配备的任务
    (二)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三)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二)人员的来源
(三)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四)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一)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三)管理人员考评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一)培训与管理队伍的稳定
(二)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三)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重点)
领会:(1)人员配备的任务;(2)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3)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重点)
识记:(1)外部招聘的概念;(2)内部提升的概念。 
领会:(1)计算管理人员需要量要考虑的因素;(2)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3)处理公文测验方法的主要步骤;(4)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的步骤。
应用:(1)外部招聘干部的优缺点;(2)内部提升制度的优缺点;(3)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重点)
识记:(1)贡献考评的概念;(2)能力考评的概念。
领会:(1)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2)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
识记:(1)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2)管理工作轮换的概念;(3)彼得原理。
领会:(1)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第九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中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各自的作用,理解管理人员中直线与参谋两类人员的职责和作用,并处理好两类人员的关系,此外,掌握有效应用委员会开展工作的基本要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一)正式组织的活动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
(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三)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一)直线、参谋的相互关系
(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
(三)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第三节  委员会
(一)应用委员会的理由
(二)委员会的局限性
(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重点)
识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活动的标准。
应用: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如何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一般)
识记:直线与参谋的相互关系。
领会:(1)如何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2) 组织中参谋人员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委员会(一般)
领会:(1)运用委员会的理由;(2)委员会的局限性;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的方法。
第十章  领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领导和权力的内涵,了解传统领导理论的代表性理论,理解权变领导理论和当代的领导理论新发展,对领导艺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掌握。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领导与权力
(一)权力与领导的关系
(二)领导权力的构成
(三)正确对待权力
第二节  传统的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职能理论
(三)领导风格分类
第三节  权变领导理论
(一)菲德勒模型
(二)情景理论
(三)路径-目标理论
(四)领导者-参与模型
第四节  当代领导理论
(一)领袖魅力式领导
(二)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
第五节  领导艺术
(一)干领导的本职工作
(二)善于同下属交流,倾听下属的意见
(三)争取他人的友谊和合作
(四)做时间的主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领导与权力(重点)
识记:(1)领导的概念及要素;(2)权力的概念;(3)权力的基础。 
领会:(1)领导与管理的共性与区别;(2)领导的作用;(3)权力与领导的关系;(4)权力的来源。
应用:如何正确对待权力。
第二节  传统领导理论(一般)
    识记:(1)管理方格理论;(2)勒温的领导方式的类型;(3)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
第三节  权变领导理论(一般)
识记:情景理论的基本内容。
领会:(1)菲德勒模型的基本内容;(2)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
应用:路径-目标理论的建议与结论。
第四节  当代领导理论(一般)
识记: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的概念。
领会: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的特点。
第五节  领导艺术(一般)
领会:有效地与下属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章  激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激励的含义,理解和掌握激励管理的需要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和成果激励理论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激励与需要
(一)需要的理论
(二)需要的特点
第二节  过程激励理论
(一)从需要到行为
(二)激励与对个人利益的重视
(三)佛鲁姆的期望理论
(四)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
第三节  成果激励理论
(一)公平理论
(二)挫折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激励与需要(次重要)
识记:(1)激励的含义;(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领会:需要的特点。
第二节  过程激励理论(一般)
识记:(1)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基本含义与应用);(2)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中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含义。
第三节  成果激励理论(次重点)
识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领会:挫折后的表现。
应用:领导者引导或促进人们战胜挫折的具体措施。
第十二章  管理信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管理信息的类型及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以及管理信息收集加工及传递等管理内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信息及其特征
(一)管理信息及其类型
(二)管理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管理信息的作用
(一)信息是管理者认知管理对象的媒介
(二)信息的流动是管理企业的基本手段
第三节  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加工
(一)信息收集与加工的要求
(二)信息的收集
(三)管理信息的加工
第四节  信息传递与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作用
(二)信息沟通的渠道
(三)信息沟通的方式
(四)信息沟通中的失真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管理信息及其特征(次重点)
识记:(1)管理信息概念;(2)管理信息的分类。 
领会:管理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管理信息的作用(重点)
领会:(1)管理信息的具体作用;(2)管理信息及其流动对于组织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
第三节  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加工(次重点)
识记:(1)信息收集和加工的要求;(2)信息加工的作用和内容。
第四节  信息传递与沟通
识记:(1)信息传递的渠道类型;(2)信息沟通的方式。
领会:(1)非正式渠道信息沟通的特点;(2)信息沟通中的失真问题。
第十三章  管理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控制的要求,认识管理控制的一般过程,掌握企业中的管理控制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控制的类型与要求
(一)控制的必要性
(二)控制的类型
(三)有效控制的要求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
(二)衡量工作成效
(三)纠正偏差
第三节  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二)比率分析
(三)审计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控制的类型与要求(重点)
识记:(1)控制的类型;(2)成果控制的内容。 
领会:(1)控制的必要性;(2)有效控制的要求。
第二节  控制过程
识记:控制过程的三个环节。
领会:(1)确立控制标准的要点;(2)制定标准的三种方法;(3)衡量工作成效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4)纠正偏差的要点(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控制方法(次重点)
识记:(1)预算和预算控制的概念;(2)预算的形式;(3)比率分析中的财务比率(流动比率、负债比率和盈利比率);(4)经营比率(库存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比率);(5)审计控制(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和管理审计)。
领会:预算的内容。
应用: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的因素。
第十四章  管理创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创新的一般理论,掌握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和知识创新与组织学习的具体内涵与创新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的创新职能
(一)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及其作用
(二)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三)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二)技术创新的源泉
(三)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第三节  企业组织创新
(一)企业制度创新
(二)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三)企业文化创新
第四节  知识创新与组织学习
(一)知识创新的必要性研究
(二)知识创新是组织学习的结果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管理的创新职能(重点)
识记:创新的类别。
领会:(1)创新的作用;(2)创新的过程;(3)创新活动的组织。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重点)
识记:行业结构的概念。
领会:(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2)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3)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应用:技术创新的源泉。
第三节  企业组织创新(重点)
领会:(1)知识经济的特点;(2)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的特征;(3)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应用: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调整。
第四节  知识创新与组织学习(重点)
识记:(1)竞争优势的概念;(2)知识的概念及分类;(3)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5)组织学习的相关概念。
领会:(1)知识创新的必要性;(2)组织学习的五项工作;(3)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应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和原则。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管理学原理》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教材里都可以找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管理学原理》,周三多,陈传明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2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1.在学习本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考生应认真完成教材中每一章后的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考生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做出满意的回答,考生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如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考生在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与文章。
2. 如何考试。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考生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考生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社会助学机构在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社会助学机构在进行课程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社会助学机构在进行课程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在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考核内容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重点内容占6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1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为150分钟。对本课程考试过程中除携带必要的答题用的签字笔和橡皮外,严禁携带其他与考试无关的工具。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
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
A.法约尔                         B.韦伯
C.泰罗                           D.西蒙
参考答案:  B  
2.通过精神、感情或物质上的威胁,强迫下属服从的一种权力是(   )
A.强制性权力                     B.奖赏性权力
C.法定性权力                     D.感召性权力
参考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组织中促进分权的因素主要有(  )(  )(  )(  )(  )
A.组织的规模                   B.活动的分散性
C.政策的统一性                 D.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
E.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参考答案:ABE
2.需要的特点主要有(  )(  )(  )(  )(  )
A.需要的多样性                  B.需要的层次性
C.需要的潜在性                  D.需要的可变性
E.需要的确定性
参考答案:ABCD
三、填空题
1.广告的功能主要有信息传递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参考答案:价值创造
2.美国管理学家麦克利兰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权力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和_________三类。
    参考答案:成就的需要 
四、名词解释
1.组织
参考答案: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
五、简答题
1.简述非正式渠道信息沟通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信息传递的间隔期短。
(2)这种传递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明显的针对性。
(3)传递的信息反馈迅速。
六、论述题
1.试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方法。
参考答案:
(1)形成危机意识。具有危机意识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建立共同愿景。组织只有建立了超越现状的愿景之后,才会更主动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和创新,关注外界的变化。
(3)鼓励创新思维。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变化和发展的眼光,才不会局限于传统的甚至在过去取得成功的方法。
(4)组织全员参与。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应该是全员参与的。
(5)强调团队学习。现在很多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中都采用跨部门团队方式来代替传统的部门间串行开发方式。
(6)充分授权。要使组织中的个人或团队有创造性,必须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自治主要是指得到一定程度的授权,从而自我决策,以利于创新。
(7)建立多元文化。企业应在倡导主导价值观的同时,允许甚至鼓励异质价值观的存在,从而为企业成员的学习与创新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组织氛围。
 
 

江苏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27129 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
下一篇:27811 农业机械化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