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江苏自考网!江苏自考网为考生提供江苏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www.jseea.cn为准。

联系我们:  0512-67311639

距1月江苏自考考试 13

距1月自考准考证打印预计 7

自考流程
所在位置:江苏自考网 > 考试大纲 > 02094 人文地理学概论

02094 人文地理学概论

2019-03-12 11:33:44   来源:江苏教育考试院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高纲107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094  人文地理学概论
 
               江苏教育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 
    人文地理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地理教育专业(本科段)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在理论上突出人地关系,在实践上重视现实重大问题;着重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人文地理各主要要素的时空特征,以及人地关系从原始状态到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论述本学科的相关理论以及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重大问题。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发展历史与研究方法;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理论;从人口、人种、民族、民俗与流行文化的角度理解人口变化与发展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理解人地关系以人为主的观点;掌握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以及城市景观发展的空间表现和空间格局;从语言。宗教、旅游、政治、人类行为等角度理解人类非物质文明的地理表现;掌握人文地理学分析人类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人文地理学概论是地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着重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前修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各门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等。 本课程又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概论性课程,其后续课程还有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区域地理学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 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西方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 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趋势。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领会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趋势。 
2. 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及学科任务。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首先介绍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1.人文现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及主要学派(包括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使我们理解上述五大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明确提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二)学习要求
1. 理解乔丹关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五大主题的框架以及五大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2. 深刻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文化区及其类型;文化扩散及其类型;文化生态学及主要学派(包括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文化整合以及文化景观;。
3.重点掌握人地关系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乔丹关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五大主题的框架以及五大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2.掌握文化生态学及主要学派(包括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文化扩散的类型及其特点,文化整合;
3.熟练掌握人地关系论,文化景观。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介绍了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四个哲学流派: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果主义哲学流派;分析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计量方法等。
(二) 学习要求
1. 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 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四个哲学流派: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果主义哲学流派。
3. 了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计量方法等。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领会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 领会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四个哲学流派: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果主义哲学流派。
3. 领会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计量方法等。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一) 课程内容
本章首先总结了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及发展趋势,介绍人口转变的主要理论及不同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深入分析了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引用适度人口的概念并探讨了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在归纳总结人口分布与迁移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影响机制。
其次,在阐述人种划分的基础上诠释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次,系统分析民族的形成与特征,全面总结世界民族分布、迁移与集聚规律及民族的变化与整合特征。
最后,解释民俗与环境、流行音乐与环境的关系。
(二) 学习要求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及发展趋势,人口转变的主要理论及不同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能分析了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能引用适度人口的概念并探讨了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能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影响机制。
了解人种划分的方法以及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世界民族分布、迁移与集聚规律及民族的变化与整合特征。
了解对民俗与环境、流行音乐与环境的关系。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掌握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比较密度、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经济适度人口、实力适度人口、人种、民族的概念
2.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与特点;人口迁移的特点与机制
3.掌握人口转变模式
4. 熟练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5. 掌握种族的划分与分布,民族的特点、民族与种族的区别、种族主义的错误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 课程内容
本章首先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包括农业起源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特点、类型及其分布;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义。
其次,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与畜牧也生产的布局规律,介绍了农业景观。
最后,引用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提供农业生产布局区位差别的理论依据。
(二) 学习要求
了解农业起源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特点、类型及其分布;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义。
了解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与畜牧也生产的布局规律,认识农业景观。
了解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分析农业生产布局区位差别。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理解农业起源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
2.掌握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的特点、类型及其分布
3.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的特点、类型及其分布
4. 理解农业起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 认识农业景观,掌握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与畜牧也生产的布局规律
6. 运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分析农业生产布局区位差别。
 
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一)课程内容
本章阐述了工业产生的环境,发展和扩散过程,并对工业产业类型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了工业景观的出现以及工业生产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等,分析工业社会的特定人地关系,使我能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当今全球化经济形势下工业生产出现的问题和部分国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正确的解决途径。
本章还引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差别提供理论依据。
(二)学习要求
了解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初期发展、工业的扩散和继续发展的状况;产业类型和世界主要工业区(带);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和影响工业发展的问题;战后钢铁、纺织、汽车、微电子工业的新变化,以及英美产业转移与变化。
了解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差别提供理论依据。
了解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初期发展,工业扩散和继续发展;认识影响工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掌握产业类型和世界主要工业区(带);钢铁、纺织、汽车、微电子工业的新变化,英美产业转移与变化:
3.熟练掌握综合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4. 运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分析工业布局的区位差别
5. 分析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七章  聚落地理
(一) 课程内容
本章从介绍聚落的各种存在形式及其演变规律开始,介绍城镇的标准,对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做了深入的机制探讨,重点对城市及其城市地域结构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包括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环境和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分析。最后分析了城市体系等级规律并介绍了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因素。
(二) 学习要求
了解聚落的起源与发展、城市与村落的概念、城镇划分的标准、城市景观与感知。掌握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概念和机制、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环境、城市体系等级规律、同心园模型、扇形模型、多核模型等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聚落的起源与发展、城市与村落的概念、城镇划分的标准;
2.掌握城市体系、城市等级体系、等级规模法则、首位城市法则等概念,
3. 掌握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概念和机制;
4. 掌握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环境、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城市景观与感知;
5.熟练掌握:同心园模型  扇形模型  多核模型等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一) 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语言的产生,阐述了语言的本质属性及语言的社会功能;总结了英语的形成、统一、扩散和发展的过程,汉语七大方言的形成、发展历程及主要分布区;在世界语言谱系理论基础上,概括了世界语言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人文因素对语言传播的影响,以及语言扩散的影响;介绍了语言景观。
(二) 学习要求
了解语言的发展、主要语言、英语的形成、统一、扩散和发展的过程,汉语七大方言的形成、发展历程及主要分布区;掌握语言的本质属性及语言的社会功能特征、世界语言谱系、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以及语言景观。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语言的特征与语言的发展,英语的形成、统一、扩散和发展的过程,汉语七大方言的形成、发展历程及主要分布区;,
2.掌握世界语言谱系与主要语言,
3. 掌握语言的本质属性及语言的社会功能特征、
4.熟练掌握语言传播的特点与影响因素,语言景观。
 
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一) 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宗教的产生,主要宗教的传播与分布,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宗教景观,探讨宗教景观区域性发展特点以及宗教体系的空间变化过程。
(二) 学习要求
了解宗教的定义、起源,掌握基督教、伊斯兰、佛教的分布、传播以及相应的宗教景观。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宗教的定义、起源
2.掌握:掌握基督教、伊斯兰、佛教特点、分布、传播以及相应的宗教景观。
 
第十章  旅游地理
(一) 课程内容
旅游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通过旅游行为主体产生空间相互作用的纽带,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区域关系。本章概括了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探讨旅游的区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并从心理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旅游动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概括了世界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分布、世界主要旅游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并系统分析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为倡导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章介绍旅游业的兴起,旅游的区域特征,旅游者动机和影响决策的因素,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及评价,旅游地及其类型,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二) 学习要求
了解旅游业的兴起,旅游的区域特征和文化特征,世界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分布、世界主要旅游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掌握旅游者动机以及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旅游偏好等影响决策的因素,旅游地及其类型,旅游开发对区域影响。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旅游的客源地、目的地及其关系;
2.掌握掌握旅游者动机以及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旅游偏好等影响决策的因素,旅游对区域的影响;
3.熟练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评价,
4. 掌握世界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分布、世界主要旅游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
   5. 掌握旅游的区域特征和文化特征。
 
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 课程内容
政治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独特的研究要素,本章介绍政治地理要素,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家权力,以及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二) 学习要求
了解政治地理现象、单元、结构和过程等政治地理要素,掌握扩散、整合、分离、 变化的政治地理过程,国家及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领土、重心性区域、
边界与边疆、地缘政治等概念,国家权力及其要素,国家实力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学说。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政治地理现象、单元、结构和过程等政治地理要素,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
2.掌握扩散、整合、分离、变化的政治地理过程,领土的规模、形状、位置及其意义,重心性区域、边界与边疆、地缘政治等概念,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学说;
3.熟练掌握国家及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权力、要素及实力分析。
 
第十二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一) 课程内容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是行为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本章主要论述了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问题。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
(二) 学习要求
了解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了解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掌握地理物象评价方法。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掌握地理物象评价。
 
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 课程内容
本章论述了人类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三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人与环境的可持时发展问题;二是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包括政治地理新现实,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三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包括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 学习要求
了解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人与环境的可持时发展问题;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包括政治地理新现实,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了解全球化与本土化,包括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人与环境的可持时发展问题;
2. 领会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包括政治地理新现实,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
3. 领会全球化与本土化,包括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4.掌握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资源、环境、社会问题,
5.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内涵及含义
6. 掌握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文化本土化的含义、表现形式。
 
    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附录  题型举例
一、 单项选择题
如: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是
A. 美国     B. 俄罗斯   C. 英国    D. 德国
二、填空题
如:             型的领土形状便于国家管理和控制。
三、名词解释
如:城市
四、简答题
如:简述地名景观的特点。
五、论述题
如:试分析人口的迅速增长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江苏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11733 动画视听语言
下一篇:02222 模具制造工艺学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