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江苏自考网!江苏自考网为考生提供江苏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www.jseea.cn为准。
2807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江苏教育学院编
导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四、批判、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二、人生的根本指南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物质
二、运动、时间和空间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
二、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二、意识的本质
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节 世界物质形态的同源性和同构性
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
二、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一、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三、实践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一、社会的实践本质
二、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特点
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三、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三、国家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及其相对独立性
二、观念结构的构成
三、观念形态的功能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
一、唯物辩证法的确立
二、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
二、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规律及其分类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三、发展的决定性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基本届性
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形式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二、原因和结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二、必然和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一、内容和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二、内容和形式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
二、现象和本质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六节 系统和要素
一、系统和要素及其辩证关系
二、系统和要素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七节 结构和功能
一、结构和功能及其辩证关系
二、结构和功能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节 发展过程的两种形式
一、发展过程中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
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
四、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本质特征
二、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机制
三、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三、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一、作为客观辩证法反映的主观辩证法
二、概念体系构成的思维之网
第二节 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
一、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法
二、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社会历史统一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本质
一、实践与认识的发生
二、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三、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二节 认识的结构
一、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
二、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与发展
第十章 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第一节 认识的过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一、信息、选择、建构
二、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节 真理
一、真理及其特征
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第二节 价值
一、价值及其特点
二、价值评价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一、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二、真理和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真、善、美及其统一
第一节 认识活动的思维方法
一、思维方法的本质和特征
二、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群
三、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第三节 作为认识论的思维方式
一、思维方式的认识本质
二、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三、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
第一节 文化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一、文化、文明及其分类
二、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一、文化、文明及其分类
二、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一、文化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二、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
一、人性和人的本质
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第二节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一、自由、必然、实践
二、自由的实现和人的解放
第三节 人的发展及其远景
一、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三、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说明:
1、使用教材:李秀林 王于 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学习时,着力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本质,了解哲学的新发展。
3、把学习教材的内容和学习“十六报告”结合起来,把学习教材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导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四、批判、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二、人生的根本指南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物质
二、运动、时间和空间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
二、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二、意识的本质
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四、意识和人工智能
第四节 世界物质形态的同源性和同构性
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
二、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一、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三、实践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一、社会的实践本质
二、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特点
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三、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三、国家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及其相对独立性
二、观念结构的构成
三、观念形态的功能
第四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
一、唯物辩证法的确立
二、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
二、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规律及其分类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三、发展的决定性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基本届性
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形式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第六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二、原因和结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二、必然和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一、内容和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二、内容和形式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
二、现象和本质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六节 系统和要素
一、系统和要素及其辩证关系
二、系统和要素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七节 结构和功能
一、结构和功能及其辩证关系
二、结构和功能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第七章 社会发展过程及其动力
第一节 发展过程的两种形式
一、发展过程中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
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
四、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本质特征
二、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机制
三、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三、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 从客观辩证法到主观辩证法
第一节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一、作为客观辩证法反映的主观辩证法
二、概念体系构成的思维之网
第二节 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
一、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法
二、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社会历史统一
第九章 认识的本质和结构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本质
一、实践与认识的发生
二、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三、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二节 认识的结构
一、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
二、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与发展
第十章 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第一节 认识的过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一、信息、选择、建构
二、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 真理和价值
第一节 真理
一、真理及其特征
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第二节 价值
一、价值及其特点
二、价值评价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一、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二、真理和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真、善、美及其统一
第十二章 认识与思维方法、思维方式
第一节 认识活动的思维方法
一、思维方法的本质和特征
二、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群
三、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第三节 作为认识论的思维方式
一、思维方式的认识本质
二、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三、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
第十三章 文化和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文化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一、文化、文明及其分类
二、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一、文化、文明及其分类
二、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一、文化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二、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
第十四章 人的本质、自由和全面发展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
一、人性和人的本质
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第二节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一、自由、必然、实践
二、自由的实现和人的解放
第三节 人的发展及其远景
一、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三、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说明:
1、使用教材:李秀林 王于 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学习时,着力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本质,了解哲学的新发展。
3、把学习教材的内容和学习“十六报告”结合起来,把学习教材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江苏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28200 中学生物教学研究
下一篇:28045 学前教育思想史
近期更新
- 江苏自考考试大纲:04723投资银行理... 10-31
- 江苏省自考考试大纲28778心理档案建... 07-19
- 江苏省自考考试大纲27186制单结汇与... 07-19
- 江苏省自考0841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大纲 07-19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637园... 07-19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071内... 07-19
- 江苏省高等自学考试大纲05082波谱学 07-19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30456 ... 08-13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945 ... 08-13
考试资讯
- 2024年10月南通自考报名时间已出! 08-30
- 2024年10月苏州自考报名时间已出! 08-30
- 2024年10月常州自考报名时间已出! 08-30
- 2024年10月徐州自考报名时间已出! 08-29
- 2024年10月无锡自考报名时间已出! 08-29
- 2024年10月南京自考报名时间已出! 08-29
- 无锡自考报名缴费如何缴? 08-22
- 无锡自考报名专业和课程如何选择? 08-22
- 无锡自考报名注册需要注意什么? 08-22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