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0202 物理教育(本科段)
	主考学校:江苏教育学院
 
	
		
			| 
				序号 | 
			
				课程 
				代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 
				1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2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 
				4 | 
			
				02032 | 
			
				高等数学(三)★ | 
			
				8 | 
		
		
			| 
				5 | 
			
				02033 | 
			
				数学物理方法★ | 
			
				6 | 
		
		
			| 
				6 | 
			
				02040 | 
			
				理论力学(二)★ | 
			
				5 | 
		
		
			| 
				7 | 
			
				02035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 
			
				5 | 
		
		
			| 
				8 | 
			
				02034 | 
			
				电动力学★ | 
			
				5 | 
		
		
			| 
				9 | 
			
				02036 | 
			
				量子力学★ | 
			
				6 | 
		
		
			| 
				10 | 
			
				02038 | 
			
				近代物理实验(实践)★ | 
			
				5 | 
		
		
			| 
				11 | 
			
				02039 | 
			
				物理教育学★ | 
			
				4 | 
		
		
			| 
				12 | 
			
				00342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含实践) | 
			
				3+1 | 
		
		
			| 
				13 | 
			
				29793 | 
			
				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实践) | 
			
				4 | 
		
		
			| 
				  | 
			
				00321 | 
			
				中国文化概论 | 
			
				不考英语者的换考课程 | 
			
				5 | 
		
		
			| 
				29767 | 
			
				基础教育概论 | 
			
				4 | 
		
		
			| 
				29794 |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实践) | 
			
				5 | 
		
		
			| 
				14 | 
			
				  | 
			
				教育实习(6周)(不计学分) | 
			
				  | 
		
		
			| 
				15 | 
			
				06999 |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 
			
				  | 
		
		
			| 
				学分合计 | 
			
				不少于72学分 | 
		
	
 
说明:
1、关于公共政治课的调整及替代关系请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编编写说明》(08版)第11条。
2、考生毕业前需根据自身情况完成6周的教育实习。各类考生(含在职教师和在读师范生)均需填写教育实习鉴定表。
3、新计划中加“★”课程为必考课程,已通过的原计划课程必须按上表的对应关系进行替代,已通过的原计划课程在新计划中未有对应课程的毕业时计算课程门数和学分(不含原加考课程),考生毕业时应通过不少于13门课程(不含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学分不少于72学分。
4、按原计划考试尚未毕业的考生,如不选考英语,其通过的“28002基础教育概论”和“28143中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只能替代新计划中不考英语的换考课程“29767基础教育概论” 和“29794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实践)”两门课程;如其选考英语,则其通过的“28002基础教育概论”和“28143中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在毕业时可计算课程门数,并按原计划计算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