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苏自考网!  今天是

2018年江苏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重点七

2018-09-20 15:07来源:江苏自考网
  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

  (1)遵命文学(1917-1923)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
  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黑暗、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
  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

  (2)彷徨与探索(1923-1926)
  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
  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
  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

  (3)从厦门到广州(1927)
  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广州发生了“4.15”政变,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
  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
上一篇:2018年江苏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六

下一篇:2018年江苏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