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信息的生命期
1.4 信息的生命期
信息的生命期是指按需求和目标获取信息、对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服务直到信息衰退整个过程。服务包括信息的存储和使用。
信息的生命期包括识别、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维护使用等六个阶段。
确定信息需求要从对客观情况的调查出发,根据实际应用目标,加上主观判断来识别信息的途径。在信息的识别问题上,识别者自身的目的性和经验、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完成复杂的信息识别任务。
信息采集就是从识别出来的信息中,提取需要的有用信息,剔除不需要的无用或有害信息。
在许多实际情况下,信息的收集过程往往与信息的识别过程合二为一,是同时进行、同时完成的。
由于目标不同,信息收集大体上有三种方法:⑴自下而上地广幅收集;⑵有目的地专项收集;⑶随机积累法。
信息源按地点可分为内源和外源;按时间可分为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
收集信息的方式又可分为:发放调查表与亲临实地调查;全面铺开与采样调查;人工收集与计算机收集等。
大面积远距离的信息交流传送,大范围多用户的信息共享,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传递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安全。
信息传递的首先的要求就是要准确。
信息存储的主要问题是确定要存哪些数据,存多长时间,什么方式存储,如何支持目标,经济上怎么合算。确定合理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也是信息存储研究的重要内容。
信息存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有效性、抗干扰性和安全性(即有效、可靠、保密)三方面的问题。
信息传输的理论来自于对通信技术的研究,通常遵守香农模型。香农的信息论实质是统计的通信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传递的数量(称为有效性)与质量(称为可靠性或抗干扰性)的关系。
香农第二编码定理:通过复杂编码,总是可以使信息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矛盾得到最佳统一,即同时保证最高的可靠性和最高的传输效率。
香农第三编码定理:在信号的输出速率不低于信息率-失真函数值的限制下,可对信号无失真地压缩编码。
为了提高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效率,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压缩编码和相关的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抗干扰能力,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纠错编码及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保密能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加密编码和处理方法。
通常人们把信息的生命期中除了信息识别和信息维护使用以外的其他所有过程,统称为信息处理或信息加工过程。其实,对信息所采取的任何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操作或变换,都可以称之为信息加工或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的具体目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更优质、更可靠、更安全、更方便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信息资源,即提高效用;另一类是为了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信息系统的资源,即改善性能价格比。各种抗干扰和保密编码技术属于第一类;而各种压缩编码和信号复用技术属于第二类。
保持信息处于适合使用的状态称为信息维护。狭义信息维护指经常更新存储介质中的数据,使其保持正常状态。广义信息维护指信息系统建成后的全部数据管理工作。
信息维护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首先要保证数据是最新的状态,其次数据要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
信息的使用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二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的问题。
信息使用深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提高效率(手工作业机械化)阶段、及时转化(实现价值)阶段和寻找机会(信息商品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