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苏自考网!  今天是

2018年江苏自考《市政学》考试重点五

2018-11-01 11:03来源:江苏自考网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1.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化的内涵,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德在《城市化基本理论》中最先使用“城市化”一词。
    2)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活动向城市转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乡村,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2.城市化的特点——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世界进入城市化时代,主要特点是:
    1)增长迅速而持续,在1800年——198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3.5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35倍。
    2)城市化发展主流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
    (2)英国在1850年成为第一个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国家。
    (3)世界发达地区城市化在1925年前后达到高潮,以后城市化主流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而且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要快。
    (5)1975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但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70%,发展国家则约为30%。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区于下降。
    小结:城市化的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总的趋势在图形上表示是象一条被拉平的S型曲线。

    3.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城市化的衡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书中都是单一指标。
    1)城市化的水平指标,城市化水平指标可以通过城市人口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以及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2)最简明、最容易得到的、可比性最强,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公式为:
    PU=U/P×100% [U——代表城市人口;P代表——总人口]
    3)城市化速度指标,包括两个方面:
    (1)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
    (2)城市数量增长的速度、通常对城市化速度的衡量采用的第一方面的指标。
    4)城市化的质量指标,城市化质量指标是多指标的测评,但属于单一指标,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是城市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

    二、城市化的动力
    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经济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源,是其他动力的发生基础和现实前提,产生的动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业才真正成为城市化的现实动力,主要表现在:
    1)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财
    2)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物
    3)为城市成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人
    4)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供、产
    5)为城市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销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主要表现在:
    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又是直接导因:
    1)劳动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劳动力市场化为劳动力人口在空间迁移的同时实现社会职业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
    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三、城市化的类型及其内涵
    1.从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存在两类城市化状态:
    1)积极型的城市化,表现为城市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同步上升。
    2)消极型的城市化,表现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相脱节,包括两种:
    (1)过渡城市化,又称为过量城市化,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失控和城乡发展失调。
    (2)低度城市化,又称后滞型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生产率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主要是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包括两个方面的政策: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投资政策和社会管理领域的人口法制政策。

    2.从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进行考察:
    1)向心型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中心聚集的状态,一般是城市发展的初期的基本方式,又称为低级阶段。
    2)离心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和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的状态,出现在城市发展后期出现的方式,又称为城市化的中级阶段;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两个方面:
    (1)城市郊区化,又称郊区城市化,简称郊区化,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是城市由高密度集中向低密度扩张的转变,包括:人口外迁、工业外迁、零售业外迁。
    (2)逆城市化,又称为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首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产生的原因
上一篇:2018年江苏自考《市政学》考试重点四

下一篇:2018年江苏自考《市政学》考试重点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