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劳动制度与劳动关系
	
	    1、识记:
	    ①劳动制度的含义。P16
	    劳动制度:是从属于经济制度之下的一个制度系统,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为满足劳动关系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并为社会所公认的劳动行为规范体系。
	    ②劳动制度的一般特征。P18
	    (1)存在的普遍性 (2)组织实施的强制性
	    (3)构成的系统性 (4)相对的稳定性。
	    ③劳动关系的含义和特征。P19
	    劳动关系: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部分的社会关系,
	    即劳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特征:(1)直接性 (2)普遍性 (3)具体性 (4)本质性
	    ④劳动关系的类型。P21
	    (1)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
	    (2)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
	    (3)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2、领会:
	    ①形成劳动制度的两种途径。P16
	    (1)自发形成。劳动制度中的某些内容和规定并不是出自哪个管理者的发明创造,而是来源于民俗、民风和民德,来自于民间的约定俗成。
	    (2)人为制定。管理者出于达到某种管理目的的需要或为了维系正常稳定的劳动秩序,依据一些法律法规,人为地制定了一些条例。
	    ②劳动制度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P17
	    积极作用:(1)首先,劳动制度对于维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2)其次,劳动制度也为用工单位获得适当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比较合理的、有规则的途径,加强了用工单位组织活动的秩序。
	    (3)再次,劳动制度有利于形成稳定有序的社会劳动环境。
	    消极作用:(1)一是劳动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存在缺陷。
	    (2)二是劳动制度的模式化。
	    (3)三是劳动制度为利益集团所操纵。
	    ③决定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最基本因素。P21
	    所有制的性质
	    (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所不同,因为不同的所有制性质,直接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运用的形式和要求也不同,这就必然会影响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方式——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3、综合应用:
	    联系我国实际,谈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