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苏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

2013-08-05 11:20来源:苏州自学考试网

本篇主要从商品谈到商品经济、从商品经济谈到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联系。以及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1.什么是商品?它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体现着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商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商品是有用的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无用的物品不具有使用价值,不可能成为商品。

  (2)商品是劳动的产品。即这种物品必须是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耗费了人类的劳动。

  (3)商品是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

  (4)商品必须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说,有用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才能成为商品。

  2.什么是商品经济?

  答:(1)商品经济的内涵。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产品交换经济是直接通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交换而进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它存在于将来的********社会。商品经济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通过等价交换而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社会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出现的,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它们之间需要互通有无,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不同的生产者各有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和平等的权利,必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就表现为商品,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成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这个决定性条件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4.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关系?

  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之中。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二因素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这个矛盾只有通过市场交换,使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得到解决。

  5.简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答:(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有差别的、矛盾的。具体劳动是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的劳动,而抽象劳动则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各种具体劳动是不同质的,而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差别。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6.怎样确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第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这就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同类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以及所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

  7.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作为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

  (1)二者是相互依存和互为条件的。相对价值形式要表现自己的价值,就不能离开等价形式;同样,等价形式也只有依赖相对价值形式,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从而才能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上。

  (2)二者又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同一种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而只能处于价值形式的一极。同一价值形式的两极,只能分别由两种不同的商品来担任。

  8.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决定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流通中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

  (3)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变化,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变化。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4)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9.市场经济为什么不是资本主义经济?

  答:(1)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商品经济密切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不存在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是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的阶段,这时市场才能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而进入这一阶段之时,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之日,这就有可能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本身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

  (2)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市场经济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存在和运行,与该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为该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并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

  10.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它们都有各自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

  (1)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又趋于一致。价格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等因素的变化,从而能够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不是固定不变,否则就不可能发挥其调节作用。

  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及趋于一致,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2)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不能将供求关系固定化。供求关系在不断的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这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3)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在竞争中既可得到相应的利益,又承担各种风险。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价格体系和市场规则,清除各种垄断行为。

  11.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市场的各种要素,一般又称之为市场的各种机制,如价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它们的联系和作用,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就意味着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而市场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所以,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的相互制约与相互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自考大学语文考前辅导

下一篇: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