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识记)
4.1 信息系统的各个发展阶段
1)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1953~1960)
2) 信息报告系统(1961~1970)
3) 决策支持系统(DSS)(1970~1980)
4) 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4.2 信息报告系统的特点和种类
特点:按事先规定的要求提供管理报告,用来支持决策制订。还不能有效的支持决策,不能称作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种类:生产报告系统、服务状态报告系统、研究状态报告系统。
4.3 早期管理信息系统失败的原因
并非由于系统不能提供信息,是由于当时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很多信息都不是经理决策所需要的。
第2章 数据组织和数据处理
1. 数据处理的概念(识记)
1.1 数据处理的目的
1) 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 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决策有用的数据;
3) 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供以后取用。
1.2 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
数据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数据的组织、数据的运算、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的输出。
2. 数据组织的概念(简单应用)
2.1 数据结构的两种形式
外存结构、内存结构
2.2 数据组织的四个层次
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
2.3 数据项、记录、鉴别键、文件、数据库等概念
数据项:是描述一个数据处理对象的某些属性的。与字段的概念相对应。
记录:是与一个公共标志有关的数据项的集合。
主键:是用来唯一地标志一个记录的标示符。
鉴别键:主键与副键的统称,其功能是用来鉴别和搜索记录。
文件: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相关记录的集合。(如:输入文件、报告文件)
数据库:是数据组织层次中目前已达到的最高级别。
2.4 数据外存储介质的构造
磁带:是一条涂有磁性材料的塑料带,上面有多条平行的磁道,上面每个磁点代表一个二进位。
磁盘:柱面×磁道×扇区
3. 数据的物理组织和逻辑组织(简单应用)
3.1 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的概念和它们的区别
逻辑记录:是数据在用户或应用程序员面前呈现的方式,即用户对数据的标示方式。
物理记录:是与逻辑记录怎样具体地存储到外存上有关的。
3.2 数据物理组织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 顺序的数据组织
2) 直接的数据组织
3.3 数据逻辑组织的概念